快速成长离不开老大哥“传帮带”
殷铁生的培养至今历历在目
19岁便成为球队主力,对于彼时的刘越来说,需要适应的不只是比赛节奏,还有生活环境的改变。对此,刘越表示,那时泰山队和谐的球队氛围是他能在球场上快速成长的关键。
“山东人讲义气的性格在泰山队中体现得很明显,老球员们都很提携年轻球员。当场上遇到困难的时候,王东宁、邢锐、邵延杰等老大哥会鼓励你;当比赛拼得很凶的时候,他们都会玩命踢,我们自然也会跟着一起去拼。”刘越表示,正是由于这种良好的氛围,所以在一两年的时间内,球队的年轻球员可以快速成长,跻身主力阵容。“而且,山东队没有帮派。”
除了老大哥们的“传帮带”,殷铁生对于球队的塑造也是当时泰山队在甲A站稳脚跟的关键,而他也是刘越最为敬重的教练。
“殷指导当队员的时候,我们就趴在球场边的铁丝网上看他比赛训练,大人们都说他踢球会动脑子。长大后,殷指导对我们的悉心培养是我们日后取得成功的关键。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殷指导的执教风格,那就是细致,他对基本功的要求就是要通过日常训练来磨炼。”刘越说。
“那时足球队都会出早操,和有的球队应付了事不同,殷指导对早操的安排相当细致,其中周一、周三和周五是提升体能,进行有球训练的‘大早操’,周二、周四和四六是韧带牵拉,增强身体柔韧性的‘小早操’。每周的一三五,大院中的大人们就会被足球队的大早操‘叫醒’。”刘越回忆,“天蒙蒙亮的时候,我们会对着墙练脚法,足球撞击墙面发出‘砰砰砰’的声音。这时大家就知道殷指导的‘小队’队员们开始训练了。”
除了训练,殷铁生对于这批球员的生活也管理得相当细致,“每天都是他叫我们起床,就像家长一样,掀被子、挠脚心等什么招都有。晚上熄灯时,他也会过来催我们睡觉,不过他不会强硬地命令我们,当听到我们聊某个话题正起劲时,他会参与进来和我们一起聊,然后把控话语权,当时间差不多的时候,他就会结束这个话题,说‘差不多了,该睡觉了’。”
正是得益于殷铁生在训练与生活中长期的付出,泰山队的年轻球员才可以顺利成长,对此,刘越相当感叹:“假如我们现在的青训教练都能像殷指导那样,青训工作就不愁做不好。”
刘越本身是右脚选手,在成为左后卫后,殷铁生便注意磨炼他双脚持球能力,“在训练时,他会刻意让我用左脚控球,到后来人们看我踢球都以为我是左脚选手,其实都是在那时候训练出来的。”
不到20岁就成为球队主力,刘越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似乎一路都很顺遂,但其中也有代表国家队比赛发挥失常的经历,不过他也由此顿悟了足球的更丰富定义:一场比赛的结果并不仅仅取决于九十分钟内发生的事情,一支球队的成败需要更多人的同心协力。刘越表示,自那之后,他再也没有使自己陷入到相同的境地之中。
云南生活“几乎完美”
战鲁能表现出色有多重原因
1999年桑特拉奇成为鲁能主帅,起初刘越颇受重视,桑尼有意将他改造成进攻型边前卫。然而造化弄人,由于训练强度过大加之热身赛中意外骨折,刘越度过了一段养伤的生活。伤愈复出后,在沟通不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,他再也没能重回曾经的位置,其间还错失了赴德国留洋的机会。
2000年,刘越转投云南红塔,职业生涯的第二段旅程正式开始。回忆起在云南的生活,刘越坦言:“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,当时去云南是我离开家乡后最好的选择。”
那时的刘越刚刚恢复,急需找到一只合适的球队来找回状态,而戚务生执教的云南队几乎满足了刘越的所有需求:“那时云南队很团结,球队氛围很好。而且球队训练基地的设施完善,俱乐部给我布置的生活环境也很舒适,在这 样一个环境下,我迅速地找到了状态,并此后4年保持了下去。”
转会云南后的第一个赛季,刘越便在揭幕战中对阵山东鲁能,并且表现出色。此后的几个赛季,他也在与鲁能的比赛中发挥稳定,让山东球迷们“又爱又恨”。对此,刘越解释,这背后有很多原因:“首先是和这些曾经的队友们太熟悉了,对于他们的优缺点我都非常了解。另外就是在云南期间,我保持了非常好的训练质量,加上自己逐渐成熟,对比赛的认识也有所改变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在云南队打的位置是后腰,在这个位置上我拥有了更多球权,表现机会更多。同时,我也有一定的心理动机,一是想证明自己,二是想展现一种职业的态度,用自己良好的表现来‘避嫌’。”
在云南的生活使刘越既收获了事业又组建了家庭,在这里他与妻子相识并走向婚姻的殿堂。2004年,中国足球进入中超时代,刘越则在重庆度过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赛季。
定居上海情系故乡
他组建的球队叫申城济南泰山队
退役后的刘越加入五星体育,在上海转型成为一名专业的足球评论员、解说员,他敏捷的思维、精准的判断、专业的态度颇受观众欢迎。
由于工作原因,现在刘越回到济南的机会并不多。虽说如此,对于家乡、对于泰山队,刘越至今有深切的情意。
每当解说泰山队的比赛时,他都会特意系一条橙色的领带,工作时他用的水杯还是在泰山队时球队发的。“可能是年纪大了有一种情怀,比较念旧吧。”刘越说。
除此之外,刘越还在上海组建了一支球队,名字就叫:申城济南泰山队。“在上海我有许多朋友,大家都是泰山队的球迷,也都喜欢踢球,于是就商量着成立一支球队。没想到越来越壮大,现在有几百个人加入,我们每周都会踢比赛,近期的主题是‘向医务工作者’致敬。”刘越说。
如今的刘越已到中年,他谈吐妥帖、认识深刻。如今的刘越依然奔跑,在与队友的合照中,你仍能看到他的腹肌。如今的刘越乡音无改,当记者请他用一句济南话来形容自己的足球人生时,刘越说:“杠滋儿来!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